健康聚焦点

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

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,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!

你的位置:健康聚焦点 > 健康焦点 > 专家见解 伤寒论第356条
专家见解 伤寒论第356条
发布日期:2025-02-04 14:20    点击次数:81

(水渍作利证十八厥阴十九:伤寒,厥而心下悸者,宜先治水,当与茯苓甘草汤,却治其厥,不尔,水渍入胃,必作利也。【356】【辨428】)

此条,先生于《伤寒说意》释为,“伤寒手足厥逆,而心下悸动者,是水阻胃口,阳气不降也……”[1]“阳气不降”之说令人较难理解。此之释文较晓畅:“水饮停留,阻经脉往来之路,木郁风作,故心下动悸。”[2]下之冷,可称之为上阳不下;“厥而心下悸”,关键在中焦水饮阻隔。

“手足厥逆”是少阴、厥阴共病;“心下悸”是厥阴乙木病。但深究其因,则少阴寒盛可见乙木郁冲而生悸;甲木上逆,冲逼戊土,“胃口填塞,碍厥阴风木升达之路”[3]而木郁风作者,亦可见心下悸。之所以直接认为“宜先治水”而用茯苓甘草汤(桂枝、茯苓、生姜、甘草),其一,《伤寒论》认为证见“心下悸”,但无相火上炎而仅见一派寒湿者,则“悸”的病因,直接来自中焦之湿。如《金匮要略》:“假令瘦人,脐下有悸,吐涎水而颠眩,此水也,五苓散主之。”理中丸治霍乱吐利,“悸者,加茯苓二两。”小柴胡汤治少阳伤寒,“心下悸,小便不利者,去黄芩,加茯苓。”黄元御先生宗其说,称,“悸者,木也;所以致木之悸者,水也。”[4]并示:“脐下之悸,用桂枝以疏木;心下之悸,用茯苓以泻水,缓急之不同故也。”[5]其二,此类症候,必兼见“小便不利”。而“小便不利”除非是阴虚,否则均为土湿所致之木不疏泄。去土之湿,宜用茯苓利水,是以用茯苓甘草汤。

365建站微信二维码

[1]《伤寒说意·卷十·厥阴经·泄利》。

365站群

[2]《伤寒悬解·卷十二·厥阴经全篇·水渍作利证十八·厥阴十九》。

[3]《长沙药解·甘草》。
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

[4]《长沙药解·茯苓》。

[5]《长沙药解·茯苓》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