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
《黄帝内经》有云:“心主血脉,诸血者皆属于心。”
在中医看来,血压的异常与心、肝、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。若脏腑功能失常,气血运行不畅,就容易导致血压升高。因此,中医调理高血压,注重从整体出发,调整脏腑功能,使气血恢复平衡。
结合患者案例给大家说一个方子,行医多年屡用屡效,分享给有缘人!
不久前,我接诊了一位高血压患者,孙先生58岁。他患高血压已有7年之久,长期服用降压药,但血压一直控制得不理想,始终在 160/100mmHg 左右波动,属于顽固性高血压。不仅如此,孙先生还伴有头晕目眩、头痛耳鸣、心烦易怒、失眠多梦、腰膝酸软等症状,舌苔黄腻,脉象弦数。
经过详细的辨证论治,判断属于肝阳上亢、痰浊内阻型高血压。肝阳上亢,扰动清窍,导致头晕目眩、头痛耳鸣;痰浊内阻,阻滞气机,使得心烦易怒、失眠多梦。基于此,我为孙先生开具了一剂 “降压汤”。
图片
一个月后,头晕目眩、头痛耳鸣的症状明显减轻,睡眠质量也有所改善。连续服用三个月后,血压逐渐稳定在 130/85mmHg 左右,心烦易怒、腰膝酸软等症状基本消失。如今,孙先生的身体状况良好,只需偶尔监测血压,无需再依赖大量的降压药物。
接下来说说这个“降压汤”。
组成:天麻、钩藤、石决明、夏枯草、茯苓、白术、陈皮、法半夏、牛膝、杜仲、桑寄生。
图片
这里面天麻、钩藤、石决明:平肝潜阳,能有效抑制肝阳上亢,缓解头晕目眩、头痛等症。
夏枯草:清肝泻火,协助上述药物清除肝火,改善因肝火上炎引起的心烦易怒等症状。
茯苓、白术:健脾利湿,脾为生痰之源,通过健脾利湿,可杜绝痰浊的生成。茯苓利水渗湿,白术健脾益气,两者搭配,增强脾胃运化功能,使水湿得以正常代谢。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陈皮、法半夏:理气化痰,帮助消除体内已形成的痰浊,改善痰浊内阻的情况。陈皮理气健脾,法半夏燥湿化痰,共同起到理气化痰的作用。
牛膝:引血下行,能引导上亢的气血向下运行,从而降低血压。同时,牛膝还能补肝肾、强筋骨,对腰膝酸软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。
365站群
杜仲、桑寄生:补肝肾,肝肾功能不足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。杜仲和桑寄生具有补肝肾、强筋骨的功效,可从根本上调理肝肾功能,巩固降压效果。
全方配伍严谨,既针对肝阳上亢、痰浊内阻的病因进行治疗,又注重调理肝肾功能,使气血运行恢复正常,血压自然得以平稳控制。
图片
写在最后
图片
我是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脑血管权威专家王玉民,临床40余年,擅长:高血压、低血压、脑梗、脑积水、抑郁症、失眠、焦虑等心脑情志疾病的诊治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