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聚焦点

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

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,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!

你的位置:健康聚焦点 > 健康焦点 > 热点剖析 淋巴结核,中医称之为瘰疬。瘰疬之症,多起于痰,而痰块之生,多起于郁,未有不郁而生痰者,未有无痰而成瘰疬者。
热点剖析 淋巴结核,中医称之为瘰疬。瘰疬之症,多起于痰,而痰块之生,多起于郁,未有不郁而生痰者,未有无痰而成瘰疬者。
发布日期:2025-03-01 10:32    点击次数:64

淋巴结核,中医称之为瘰疬【luǒlì】,是体现于肌表的毒块组织,是由肝肺两方面的痰毒热毒凝聚所成。西医则指,人体内有专事于清毒杀毒从而保护血管,组织的淋巴系统,遭遇来自体内外无法清除杀灭的毒菌,凝聚和集结于肌表组织形成的毒瘤。

《辨证录》卷之十三瘰疬门(二则)瘰疬,瘰疬

人有生痰块于颈项,坚硬如石,久则变成瘰疬,流脓流血,一块未消,一块复长,未几又溃,或耳下,或缺盆,或肩上下,有流出患走之状,故名鼠疮,又名串疮,言其如鼠之能穿也。世人谓其食鼠窃余物,以成此症,而不尽然也。盖瘰疬之症,多起于痰,而痰块之生,多起于郁,未有不郁而能生痰,未有无痰而能成瘰疬者也。故治瘰疬之法,必须以开郁为主。然郁久则气血必耗,况流脓流血,则气血更亏,徒消其痰,不解其郁,但开其郁,而不化痰,皆虚其虚也,不能奏功。方用消串丹∶白芍(一两) 白术(一两) 柴胡(二钱) 天花粉(三钱) 茯苓(五钱)陈皮(一钱)附子(一片) 甘草(一钱) 蒲公英(三钱) 紫贝天葵(五钱) 水煎服。连服八剂而痰块渐消,再服十剂而瘰疬尽化,再服一月全愈。愈后可服六君子汤,以为善后之计,断不再发。此方妙在蒲公英与紫贝天葵为消串之神药,然非佐之以白芍、柴胡则肝木不平,非辅之以白术、茯苓则脾胃之土不健,何以胜攻痰破块之烈哉,惟有攻有补,则调济咸宜。得附子之力,以引群药直捣中坚,所以能愈宿疾沉 于旦夕耳。人有久生瘰 ,两颈之间尽多溃烂,胸膈之上无非痰块,已有头破欲腐者,遂至身体发热发寒,肌肉消瘦,饮食少思,盗汗自汗,惊悸恍惚,此等症原系难医,然治之有法,尚可救也。大约瘰疬初起,宜解郁为先,而佐之补虚,以消其毒。倘执寻常治法,以祛痰败毒为事,鲜不速死。方用转败丹∶人参(一两) 柴胡(二钱) 白芍(三钱) 金银花(三两) 当归(二两) 半夏(五钱)白术(一两) 生甘草(三钱) 水煎服。四剂而胸间之痰块尽消,再服四剂而颈上溃烂亦愈。将前方减半,再服十剂,疮口悉平,不再发也。此方补多于消,而开郁寓于中,化痰存其内。世人从未有知此法者,但一味攻毒,所以愈攻而愈坏也。曷不以此方试之哉,杀运无穷,神力难信,世见此等治法,无不惊走辟易。否则,且有刺讥讪笑,摘吾方之过奇,谓大言不惭,何可为训。孰知却是祛病之仙,夺命之异药哉。予不胜掩卷而三叹也。

石室秘录,
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

站群论坛365建站微信二维码

图片

瘰串即瘰疬乃鼠食之物,人不知食之,多生此病。然亦有郁气者,乃易成而不愈也。方用白芍三两,白芥子三两,紫背天葵三两,香附三两,茯苓三两,当归三两,人参五钱,蒲公英一两,柴胡五钱,白术五两,砂仁二钱,各为末,米饭为丸,如细米一半大。每日白滚水送下三钱,日三服,一月即消,二月全愈。(〔批〕化串汤。化瘰仙丹。)

瘰疬又称老鼠疮,生于颈部的一种感染性外科疾病。在颈部皮肉间可扪及大小不等的核块,互相串连,其中小者称瘰,大者称疬,统称瘰疬,俗称疬子颈。多见于青少年及原有结核病者,好发于颈部、耳后,也有的缠绕颈项,延及锁骨上窝、胸部和腋下。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淋巴结核,多是由于结核杆菌侵入颈部所引起的特异性感染,严重时可溃破流脓。该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,病情发展后可有全身症状如疲乏、食欲不振、消瘦、低热等,还有病变器官的局部症状。

瘰疬(颈淋巴结核)研究资料(Water整理)前言2022年春节期间,有远亲在视频软件中看到我涉足中医,特找我问病。我再三推脱,然,长辈之邀,人情难却,不得已而为之。年60余岁,脖子两侧有痰核多枚,按之如珠。此瘰疬是也。  陈某不才,虽学医多年,然生性愚钝,至今见病仍无庖丁解牛之感。好在略读《伤寒》,粗知医理,亦能按图索骥、照猫画虎。故此,翻阅大量1950—1990年期间个人经验类中医著作中关于瘰疬的记述,参诸贤明,以求有的放矢。  业于医者,诸般祸首,皆出于懒惰与自负。愚谓“勤能补拙”,信乎?  且为序。《临证实验录》(闫云科)案一:控涎丹证  李某,女,30岁,某地区防疫站检验师。右侧颈项长一结核,如黄豆大许,不甚疼痛,口服雷米封等抗结核药治疗,两月后核渐增大,约3cmx4cm,疼痛加剧,颈项艰于转侧。因皮色发红,加用抗菌药物,疼痛亦未减轻。之后核顶变软液化,穿刺取标本做细菌培养:结核菌阳性,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。继续以混合感染治疗。逾月,穿刺口一直不敛,疼痛亦始终未停,改求中医治疗。  视其体质微胖不弱,面色红润,舌淡红,苔白腻。询知不潮热,不盗汗,知饥思食,二便正常。诊其腹,腹壁厚,无压痛。切其脉,沉滑有力。  淋巴结核,中医称瘰疬也,多为肾阴亏损,属虚劳之疾,然本案显非如此。观其脉症,似属痰饮,流窜肌肉,为瘰为疬。《石室秘录》云:“瘰疬之症,多起于痰,而痰块之生,多起于郁,未有不郁而生痰者,未有无痰而成瘰疬者。”此说是矣,以其脉症不虚,宜当峻药缓图。  控涎丹20g,早晚各1g,连服十日。  二诊:服后五日,切口收敛,疼痛得止。药尽未及一月,结核消失,仅局部表皮发硬而已。遂未书方,嘱其晚餐节食,少进肥甘,以免日后痰饮再生。Water按:控涎丹(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十三)甘遂(去心)、紫大戟(去皮)、白芥子(真者)各等分,上为细末,煮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,晒干。案二:阳虚毒结证  张某,女,24岁,高村人。颈项瘰疬近半年,不痛,皮色如常,按之坚硬,推之可动,大者如杏核,小者如黄豆,颗颗成串。地区医院诊断为淋巴结核,服抗结核药三月无效。  患者形瘦神疲,头眩少寐,五心烦热,颧赤盗汗,舌红无苔,脉弦细数。  由脉症观之,瘰疬属阴虚火旺,邪毒内结。治当滋阴降火,解毒散结。拟:全虫15g、蜈蚣5条、甲珠15g、土元15g、露蜂房15g上药研细,分20包,早晚各1包,用归芍地黄汤(当归10g,白芍15g,生地24g,山萸12g,丹皮10g,茯苓10g,泽泻10g)送服。  散药未尽,瘰疬全消。  按:瘰疬一证,本为肝肾阴虚,标为气郁痰结,病程较长,似此短期(七天)治愈者颇少,故志之。
《临证秘津》(段洪光)瘰疬  瘰疬初起未化脓方:夏枯草、香附子各50克,穿山甲、昆布、桔梗各15克,银花25克,童便引,忌食葱蒜辛辣食物。  瘰疬生在颈项两旁者为气瘰,病发于肝,过怒则肿,肝火炽盛,故血枯筋缩,致成瘰疬。夏枯草为泻肝火散郁结的圣药,与银花相配能加强其消炎解毒的功能;香附子能解六郁;昆布软坚,同穿山甲可以穿透经络,直达病所,以溃坚积;桔梗载药上浮使之达于至高之分,互相配合,共成消除瘰疬之功。瘰疬结核消化活血汤:蒲公英40克,银花20克,益母草10克,昆布、海藻各15克,玄参20克,红花5克,牡蛎15克,木通10克,夏枯草40克,地骨皮10克,连翘15克,全虫5克,茶叶5克。  外用法:1.夏枯草煎水外洗。2.猪苦胆汁调醋外擦。3.口含昆布汁,味尽再换(制法:昆布洗后研成细粉,置于酸醋内,浸泡后含服)。《王修善临证笔记》瘰疬(又名老鼠疮)瘰疬妙方先取全蝎120克捣为细末,过绢罗,同去皮胡桃仁40枚捣在一起,然后再用白面120克打成稠熟面糊,将二药调起,成丸6克大,早晚空腹开水各送下一颗。如在童年,服此药一料或二料即可痊愈。婚配后得视病情服两三料,幼儿每服减半。夏季忌服。服药后交季即能见效。此方传自异人,奇效。又方療疬丸:蒸元参、牡蛎(烧红醋淬)、川贝母(蒸)各120克,夏枯草180克共为细末,炼蜜为丸,每服9克,食后开水送下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