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听众朋友们,晚上好!这里是十堰广播电台《太和夜话》,我是晨曦。在这宁静的夜晚,让我们走进太和医院手外・足踝・显微骨科,共同聆听一个关于“重生之手”的温暖故事。
故事的主人公是58岁的凌师傅(化名),一双勤劳的手曾托起全家生计。去年春天,他的右手突然被命运按下了暂停键——无名指和小指像通了电似的持续刺痛,夜里疼得睡不着觉。
“许是累着了吧。”他这样想着,这位朴实的劳动者以为歇两天就好,可三个月过去,情况越来越糟:拧毛巾使不上劲,手机拿不稳,更可怕的是手掌日渐消瘦,手指蜷成了鸡爪模样。中药、西药、针灸试了个遍,希望却像指缝里的沙粒越漏越多。凌师傅说,那时看着变形的手掌,仿佛看见后半生都要困在这副“鸡爪”里。
转机出现在今年三月,经病友推荐,他忐忑地叩开了太和医院手外・足踝・显微骨科刘有余主任的诊室。
“这是典型的重度肘管综合征!”刘主任一句话点破玄机。他打了个生动的比方:咱们手臂神经就像电线,肘关节处的“隧道”一旦变窄,掌管手指活动的尺神经就会被卡住。不及时治疗,神经就会像长期受潮的电缆——彻底报废!
面对凌师傅严重萎缩的“爪形手”,医疗团队果断亮剑。刘主任带领团队施展“旋前方肌肌支移位术”,像精密的钟表匠,用2.5小时重新接驳生命电路。当手术灯熄灭时,等候的家属看见的不仅是医生额头的汗水,更是希望的火光。
365站群术后第七天,奇迹悄然发生:凌师傅颤抖着握住水杯,温热的触感让他瞬间泪崩。如今经过系统康复,那曾蜷曲如钩的手指已能稳稳夹起花生米。查房时刘主任总会多叮嘱两句,护士们手把手教康复操,医患间的温暖让诊室总飘着笑声。
此刻正在收听节目的您请注意:刘有余主任特别提醒——手麻不是小事!长期搬运重物、伏案工作的朋友,如果出现持续手指麻木、握力下降,请立即到专科检查。记住三个关键点:
第一,神经受压超3个月可能永久损伤;
第二,简单肌电图就能明确诊断;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第三,电脑族每小时要做5分钟“展翅操”——伸直手臂、反掌向天,就像拥抱阳光。
今夜,让我们记住太和医院手外・足踝・显微骨科这个创造生命奇迹的团队。他们用柳叶刀作画笔,在无数患者手掌重新描绘美好的春天。这里是《太和夜话》,愿每个夜晚都有温暖相伴,我们下期再见。
(节目编辑:雷勇 龚艳琳 通讯员:李毓霞 播音:晨曦)
编辑:思渺
原创作品,未经许可禁止转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