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.7.10新课
1.五苓散
2.茯苓甘草汤(苓桂姜甘汤)
3.栀子豉汤系列: 栀子甘草豉汤,栀子生姜豉汤,栀子厚朴汤,栀子干姜汤(气管食管胃肺系列证)
P42页
上次课五苓散适应症,补充
*儿童上吐下泻,婴幼儿呕吐,脑积水
*睡觉流口水,源源不断吐痰、水肿,五苓散
*儿童疝气,水疝,睾丸肿大,通常只用五苓散即可。加减化裁: 五苓散+人参就是著名的春泽汤,还可以结合四逆散,需辨证用。
*盆腔积液: 可以考虑使用五苓散。
病例: 男士,喝茶抽烟,大量吐痰,清寒痰,后来化热,清痰夹杂黄痰,源源不绝,水不能温阳气化,变成痰拍出体外。用桔梗甘草汤,减轻,又+冬瓜子竹茹,又好了些,没彻底。后用五苓散温阳化水,+桔梗甘草汤+竹茹,好了没有再反复。4分钟

71(接上讲)白饮: 面汤米汤饺子汤,3-5克,白饮喝药后,必须喝热水,目的是利尿、轻排汗。
病例: 内蒙老年女士,三高基础病,ICU抢救,水米不进,吃啥吐啥,五苓散,用上一天,感觉饿了,好很多,第二天又吐,询问后得知米汤送服后,问题出在没喝热水,仍仿照桂枝汤喝药后够喝热稀粥。对比: 桂枝汤个热粥目的是发汗二小时,喝水,一小时就要小便,不利于发汗。五苓散要求喝热水,目的是排尿,通三焦,轻出汗,汗一出,小便跟着就出来了。7分钟
72.发汗已,脉浮数烦渴者,五苓散主之。湿气重者感冒,发汗同时必去湿,看舌头问小便,1.舌胖大,中焦有湿,桂枝汤(或麻黄汤)解表+白术茯苓,舌不是胖大,2.小便不利,下焦有水,需利尿,猪苓汤或三仁汤,清脏水,低烧,外感,脉浮硕,如果舌苔发黄,里面可能有宿食,解表同时+山楂(消食)、鸡屎藤(通便)炒谷芽(爱迟米饭)炒麦芽(爱吃馒头),清宿食防止二次反复发热。浮数烦渴,人参白虎汤和五苓散都适用,区别: 鉴别要点: 五苓散多了一个小便不利,喝了会吐。人参白虎汤小便正常,喝了很爽。24分
汗吐下和温清补消
73. 伤寒,汗出而渴者,五苓散主之;不渴者,茯苓甘草汤(苓桂姜甘汤)主之。
湿重者,中焦有停水,发了汗,还渴,五苓散,发汗后不觉得渴,茯苓甘草汤主之。鉴别要点一个渴一个不渴。
茯苓甘草汤(也叫苓桂姜甘汤)构成: 茯苓30上↑甚至50-60桂枝10甘草5生姜15。茯苓重用,少了不好使。
800煮400,分三次服,本湿重,故汤量少。张仲景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很周到!!
365站群水在中隔(美尼尔),苓桂术甘汤;水在胃里,苓桂姜甘汤;脐下小肚子膀胱位置悸动,欲贲豚(西医腹腔动脉瘤、腹腔神经官能症),苓桂枣干汤。
胃不合则眠不安,胃停水失眠: 苓桂姜甘汤+龙骨牡蛎。胡希恕发明。
74. 总结,中风发热,六七天不好而烦躁,表里皆有病,渴,喝了又吐,小便不利,水逆,五苓散证;不渴,苓桂姜甘汤;
75.没号脉时,病人手按于胸口(桂枝甘草汤证虚性心缺血),让他咳嗽却不咳,没听见,耳暴聋(补津液:桂枝汤+瓜蒌跟或人参、理中汤健胃以补津液,小柴胡12汤引经),之所以这样,是因屡次发汗,体虚了,才暴聋。发汗多了,有人还会眼睛干、黑影、耳鸣,乃至耳聋。发汗多导致血虚。可适当喝水,吃含水食物如梨、荸荠、茴香、油菜。不能多喝水,压迫肺必喘(苓桂味甘汤)。气冲心悸耳聋。
耳鸣: 小柴胡+石菖蒲
76.发汗后,水逆(五苓散证),再发汗,拉吐不止(霍乱五苓散证),虚烦不得眠,很严重,颠倒反复,胸中懊恼,没有水毒便毒血毒,没有刺激物,却出现了广泛的黏膜炎症,栀子豉汤主之;气少,栀子甘草豉汤主之;呕吐,栀子生姜豉汤主之。
发汗:体表水失,吐拉胃肠道水失。
栀子豉汤: 胸中:气管食管到为到肺一支,没有外感情况下,没有表证,老慢支,慢性支气管炎,哮喘,食管炎,胃炎,气管炎,支气管炎,都可用栀子豉汤: 栀子香豉等量15-20。栀子苦寒沉降消炎,退黄,消除胸中烦热,来来回回沉降。香豉:有点寒,宣热和胃,豆瓣酱。得吐者,止后服: 二者都消炎,如果吐了,一旦影响胃口,就别再喝药了。
金银花蒲公英代替不了栀子,只消炎不除烦。
慢性病三大因素:水毒便毒血毒,当归芍药散(去湿活血化瘀)桂枝茯苓丸,保和丸,大山楂丸,鸡屎藤,调胃承气汤,大黄甘草汤等
栀子甘草豉汤: 栀子豉汤+甘草10。栀子豉汤消炎时,甘草修复黏膜,甘以缓之。少火生气,壮火食气。
栀子生姜豉汤: 栀子豉汤+生姜25
77.发汗且攻下后烦热,胸中窒息,食管气管堵塞了,栀子豉汤主之。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病例: 反流性食管炎,15天,没再犯。但食管有息肉食道器室证,栀子豉汤+桂枝茯苓丸。
78.伤寒五六日,泻下后,身热不退,心中指心,心中解痛:心包炎、心囊炎、心绞痛,(心下指胃),用栀子豉汤。心包积液: 栀子豉汤各15+丹参15-20苦参30,金匮要略中+薏苡仁
79.伤寒泻下后,心烦腹胀,坐立不安,栀子厚朴汤主之。
栀子15-20厚朴20枳实20
病人舌红,眼睛红,肚子胀,声音忽大忽小,易咽炎,食管气管发炎,栀子豉汤,加腹胀,栀子厚朴汤证,厚朴宽胸理气。
80.伤寒,以巴豆剂泻下,身热不退,有炎症,稍微有点烦,栀子干姜汤主之。巴豆剂泻下太过,去豆豉。
栀子15-20干姜10。干姜温中。实际操作常+山药。
81.凡用了栀子汤,病人以前就拉肚子,不可给他服用。可用栀子干姜汤+山药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