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医学治疗高血压多依赖西药降压药,而在中医理论体系中,高血压往往与脏腑气机失衡密切相关。
临床观察发现,肝气郁结、阴阳失和型高血压尤为常见,这类患者常因情志不畅导致气血逆乱,形成上盛下虚的病理状态。
近期接诊的王女士就颇具代表性。这位52岁的中学教师,因长期熬夜备课兼班主任工作压力,就诊时自述头顶胀痛如裹一块布,尤其在情绪波动后耳内轰鸣不止。
刻诊:口苦咽干、胸胁胀闷、下肢浮肿,夜间辗转难眠,晨起手指麻木。舌诊见舌边尖红、苔薄黄腻,脉象弦滑有力。
经辨证,王女士是典型的肝郁化火,风阳上扰之症。
《景岳全书》有云:“眩晕一证,虚者居其八九,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。”细究王女士病机,乃长期情志抑郁致肝失疏泄,郁久化火生风,兼之肾水不能涵养肝木,形成风阳上扰之证。
针对此证型,我选用改良镇肝熄风汤加减:生龙骨、生牡蛎、代赭石、怀牛膝、生白芍、玄参、天冬、川楝子、茵陈、麦芽、甘草。

图片
王女士第一次见到这个方子就很疑惑:'王教授,这些寻常药材真能替代西药降压?'
我解释道:'此方重在标本兼治,龙骨、牡蛎镇摄浮阳,如同为翻腾的肝风套上缰绳;代赭石质重下行,与怀牛膝形成气血下行通道;白芍柔肝,玄参、天冬滋阴,恰似为燥热的肝木浇灌甘霖。辅以茵陈、麦芽疏解郁结,川楝子导邪外出,共奏平肝潜阳、滋阴熄风之效。'
服药七日后复诊,自述头顶压迫感减轻近半,耳鸣次数减少,晚上可睡可达五小时。但仍有口苦胁胀,于是原方加夏枯草12g、菊花9g清肝明目。持续调理六周后,血压从初诊时165/100mmHg稳定至128/85mmHg,肢体麻木消失,精神状态显著改善。
此方配伍精妙之处在于:【龙骨、牡蛎】这对矿物药搭档,犹如定海神针镇守气机;【代赭石与怀牛膝】形成'气血下行专列',引导上逆之气归元;【白芍与玄参】构成滋阴组合,为亢奋的肝阳提供'降温系统';【茵陈与麦芽】则像疏通气道的清道夫,化解郁结的肝气。
365建站需要特别说明的是,中医讲究'同病异治',即便同为肝阳上亢证型,个体差异仍需调整配伍。如兼痰湿者酌加半夏、陈皮;阴虚甚者增女贞子、旱莲草。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,通过脉诊、舌诊等辨证手段个性化调整药方,切勿自行套用成方。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图片
图片
写在最后
图片
我是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脑血管权威专家王玉民,临床40余年,擅长:高血压、低血压、脑梗、脑积水、抑郁症、失眠、焦虑等心脑情志疾病。如果你也有上述困扰,可加下方二维码,把你的情况说一说,我帮你辨证调理,给出具体调理方案。
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,点个“在看”吧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