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春日回暖,湿润气流逐渐活跃,空气中的寒湿之气悄然滋生。此时乍暖还寒的气候特点易导致湿邪困脾,尤其雨水节气前后,湿浊之气更易乘虚而入,引发脾胃运化失常。若出现肢体沉重如被重物束缚、食欲减退、大便黏腻不成形,伴随舌苔黄腻、口中黏腻或口苦等表现,多为脾胃湿热内阻的典型征象。有一款中成药叫祛湿颗粒,不妨试一试。
组方与功效
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杲(李东垣)创立“脾胃学说”,提出“内伤脾胃,百病由生”的观点,其著作《脾胃论》《兰室秘藏》系统阐述了脾胃升降失常与湿邪内生的病理机制。他十分强调脾胃在人体的重要作用,在五行当中,脾胃属于中央土,因此他的学说也被称作“补土派”,其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。祛湿颗粒正是传承这一经典理论的现代创新中药,通过“健脾祛湿”核心配伍(茯苓、薏苡仁为君药),恢复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。
祛湿颗粒由茯苓、薏苡仁、焦山楂、赤小豆、灯心草五味药材组成,辅料为蔗糖。方中茯苓利水渗湿、健脾宁心,为君药,主司祛湿与健脾,化解水湿内停之根本;薏苡仁利湿健脾、止泻除痹,与茯苓相须为用,增强健脾祛湿之力,同为君药。焦山楂消食化积、涩肠止泻,作为臣药,专攻湿滞食积之腹胀便溏,辅助脾胃运化。赤小豆利水消肿、解毒排脓,为佐药,善利下焦湿热,强化祛湿功效并缓解湿毒症状。灯心草清心火、利尿通淋,作为使药,引湿热从小便排出,兼除心烦,调和全方药性。
365站群诸药合用,共奏祛湿清热,健脾开胃之功,用于脾胃湿热所致身重、纳呆、便溏、舌苔微黄腻等症。
现代研究表明,祛湿颗粒能促进胃液分泌,增强胃肠蠕动,还有一定的利尿、镇静作用。

中医认为,湿邪作为阴邪具有重浊黏腻、易阻气机的特性,其致病机制分为外湿侵袭与内湿生成两种类型,而现代高发的肥胖问题与脾虚湿滞密切相关。李东垣在《脾胃论》中提出“脾虚则九窍不通”,湿邪阻滞脾胃气机,导致水湿代谢障碍。
服法及禁忌
本品为淡黄色至淡棕黄色的颗粒;味甘而微酸。每袋装15克。饭后开水冲服,一次1~2袋,一日3次,儿童酌减。
服药期间忌食辛辣、生冷、油腻食物。对本品及所含成分过敏者禁用。糖尿病患者禁用。高血压病、心脏病、肝病、肾病等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。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。(储成利)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来源:中国中医药网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