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皖新闻讯 清明节已过,春风带着暖意悄然拂过合肥的每一个角落,气温也随之攀升。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里,小龙虾,这一吃一口便能让味蕾为之惊艳的美食,也走上了人们的餐桌,价格也随着季节的变换而有所下浮。
4月8日一大早,在合肥一家龙虾馆内,年过六旬的钱儒贤正在挑着刚买来的龙虾。"死掉的龙虾坚决不能入烹饪锅,它不‘红’,而且味道也不正。"他说这信念从他拜江苏盱眙龙虾烹调师傅之时就种在心里,至今已经整整30年了。
钱儒贤正在清洗小龙虾。
365站群十七八岁开始在饭店当学徒
"烹饪是一种爱好!"钱儒贤说,"我烹饪龙虾,不用红油,除了油盐,很少用调味品,靠的是传统制作秘方,保证龙虾的原汁原味。"他的声音里透着一股自信,那是30年来不断探索小龙虾口味与技艺所积累下来的底蕴。
钱儒贤是安徽人,今年62岁,老家在蚌埠,却在合肥这片热土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味道。十七、八岁时,他便踏上了学艺之路,前往南京、滁州当饭店学徒。1995年,他前往江苏盱眙县,那里是小龙虾的故乡,也是他开始探索龙虾烹饪艺术的起点,一步步奠定了自己厨艺的基础。从1995年至今,他烹饪龙虾已经30年了。
从7岁开始,钱儒贤就离开了家乡,跟着父母一路谋生,走过了明光、滁州、南京等地。那段日子,他尝遍了生活的艰辛,但并没有被生活打倒,始终秉持着"穷则思变,自力更生"的信念。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钱儒贤学过拉板车,做过小商小贩,跟着叔叔们做生意,拉豆子、换米等等。他热爱学习,写毛笔字是他的爱好,他喜欢动,穷则思变,业余爱好希望多学一点东西。他始终记得爷爷的教导,“童年要好好学习向上,如果学习学不上了,就要学一门技术。"
烹饪龙虾感受生活美好
谈起龙虾,钱儒贤的眼中闪烁着回忆光芒。"三十多年前,龙虾都没人吃,哪像现在这么红火。"他笑着说,"每年春天,一般都是年轻人抢鲜吃龙虾,但其实那时候的龙虾刚下过籽,肉很少。二月、三月龙虾下籽,肚子里空空的,四月到四月中旬是龙虾长肉的阶段,至少到五月底,龙虾的品质才是最好的。当然,我说的是正常龙虾季节,养殖龙虾可能要提前成熟一些。"
从今年3月20日开始,钱儒贤每天都在进货小龙虾。他进的小龙虾数量不固定,冷天少一点,热天多一点,但每一次的进货,他都要亲自挑选,确保每一只龙虾都是鲜活的。"龙虾损耗大,运输死亡率高,死了的就不能用了。"为何不用合肥本地的龙虾?钱儒贤解释,"因为气候原因,合肥本地的龙虾比湖北的龙虾晚一个月。"
走进厨房,灶台旁除了一些基本的调料外,还有一罐秘制酱料,那是钱儒贤多年烹饪龙虾的精髓所在。
4月8日中午,钱儒贤正站在灶台前,专注地烹饪着龙虾。他手中的铲子在锅中翻飞,那些龙虾,在锅中跳跃着、翻滚着,散发出诱人的香气。而它们的肉,看起来鲜嫩多汁,让人垂涎欲滴。

钱儒贤正在烹饪小龙虾。
看着刚出锅热气腾腾的小龙虾,钱儒贤的心中都是满足感。他知道,这些龙虾不仅仅是他的食材,更是他的得意之作。他用自己的双手将它们变成了一道道美味佳肴,在品尝美食的同时,也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与幸福。
大皖新闻记者 许佳 实习生 马玲娜 摄影报道
编辑 汪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