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
组成:党参18g,白术10g,木香10g,黄连6g,茯苓10g,旋复花10g(包煎),砂仁6g(后下),炒神曲10g。功效:健脾益气、清热化湿、和胃降逆。主治:脾胃虚弱、湿热内蕴所致的呃逆、肠鸣、便溏等症状。
症见:脘腹胀满、食欲不振、恶心嗳气、口苦黏腻、大便黏滞。舌脉:舌淡胖有齿痕、苔黄腻,脉细滑或濡数。
方解:
健脾益气:党参(补中益气)+白术(燥湿健脾)+茯苓(健脾渗湿),构成“简化四君子汤”,针对脾胃虚弱、运化无力。行气化湿:木香(理气醒脾)+砂仁(化湿开胃),调畅气机,避免补益药壅滞。清热降逆:黄连(清中焦湿热)+旋复花(降逆止呕)针对湿热郁阻、胃气上逆。消食和胃:炒神曲(消食导滞),助运化,改善食积。
症状与病机对应分1. 呃逆(胃气上逆) 方中旋复花专降胃气,配伍砂仁、木香行气化滞,可有效缓解胃气上逆导致的呃逆。
2. 肠鸣(气滞湿阻) 肠鸣多因脾胃运化失职,湿浊内停、气机不畅,方中白术、茯苓健脾渗湿,木香、砂仁、神曲行气消食,正对此证。
站群论坛3. 便溏(脾虚湿盛) 便溏提示脾虚不运、湿浊下注,方中党参、白术、茯苓可健脾止泻,但注意: 若便溏清稀、无臭味,兼畏寒肢冷(寒湿重),原方中黄连偏寒,需减量或去黄连,加干姜6g温中。 若便溏黏滞、有热臭(湿热重),黄连可保留以清热燥湿。
加减:
1. 脾胃虚寒证表现:脘腹冷痛,喜温喜按,畏寒肢冷,便溏,舌淡苔白,脉沉迟。 加减: 去黄连(苦寒伤阳) 加干姜6g、桂枝6g(温中散寒) 可加吴茱萸3g(温胃止呕)

2. 湿热中阻证
表现:脘腹胀满,口苦黏腻,大便黏滞,舌红苔黄腻,脉滑数。 加减: 黄连增至9g(清热燥湿) 加黄芩10g、栀子6g(增强清热利湿) 去砂仁(防其辛温助热) 3. 气滞明显证表现:胀痛攻窜,嗳气频繁,情绪波动加重,脉弦。 加减: 加枳壳10g、厚朴10g(行气宽中) 胁痛者加柴胡10g、香附10g(疏肝理气)
4. 食积不化证
表现:嗳腐吞酸,厌食,大便酸臭,舌苔厚腻。 加减: 加焦山楂15g、炒麦芽15g(消食导滞) 重者加鸡内金10g、莱菔子10g(化积通便) 5. 脾虚湿盛证表现:头身困重,浮肿,泄泻,舌胖大齿痕,苔白腻。 加减: 加苍术10g、薏苡仁30g(健脾燥湿利水) 水肿加泽泻10g、车前子10g(利水渗湿) 6. 胃阴不足证
表现:口干舌燥,胃脘隐痛,饥不欲食,舌红少苔。 加减: 去砂仁、木香(辛香耗阴) 加沙参15g、麦冬10g、石斛10g(滋阴养胃)
7. 血瘀胃络证表现:胃痛如刺,痛处固定,舌质紫暗或有瘀斑。 加减: 加丹参15g、延胡索10g(活血止痛) 重者加五灵脂10g(包煎)(化瘀通络) 8. 气虚明显证表现:乏力懒言,食少便溏,脉弱。 加减: 党参增至30g,或改用人参6g(大补元气) 加黄芪15g、山药15g(补气健脾) 注意:1. 旋复花需包煎,砂仁后下(煎煮后5分钟下),黄连不宜久煎。 2. 加减需结合患者体质、季节及地域特点调整,如南方湿热重可减少温燥药。 3. 孕妇慎用活血药(如丹参、延胡索),阴虚火旺者慎用干姜、桂枝。
温馨提示:💊Ai仅供有缘人参考学习。由医师辨证施治!对证下药!切勿盲目尝试!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