极目新闻通讯员张梦石谯玲玲潘婉
“在刚刚过去的3月,团队救了10位30岁到45岁的心梗患者,他们都有‘三高’的基础疾病,未及时规范治疗,生活方式也不太健康。”4月10日,武汉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周军提醒,青壮年急性心肌梗死增多,要注意避免不良生活方式,控制“三高”。
一个月内救了十位80后、90后心梗患者
小刘才33岁,确诊高血压已有4年,还合并肥胖、高脂血症。3月22日,小刘持续胸闷、出汗达一个多小时,于是赶到武汉市第一医院盘龙城院区就诊,心电图提示急性心肌梗死,紧急冠脉造影显示,右冠中段病变斑块破裂伴急性血栓形成,医生为小刘紧急进行冠脉内溶栓、血栓抽吸治疗。
由于小刘就诊及时、治疗积极,术后恢复得很好,心功能没有下降,日常活动也不受影响。住院期间,管床医生易春峰反复向小刘宣教:青壮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骤增,与吸烟、熬夜、高脂饮食、肥胖、压力大等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,如果生活方式不改善或基础疾病不控制,冠状动脉会逐渐形成粥样硬化斑块,斑块破裂就会导致血管闭塞,危及生命健康。小刘表示,此后要好好减肥,控制好血压、血脂。

但45岁的李先生就没有这么幸运了,因为错过了血管开通的黄金时间,他术后的心功能明显下降,劳动耐量显著降低,预后差。3月10日,李先生出现持续性胸痛,难以忍受,同事将其送往武汉市第一医院盘龙城院区急诊医学科就诊。心电图提示心梗超急性期,急诊医生告知病情危重以及有生命风险后,建议马上进行急诊冠脉造影,以开通血管。李先生不相信自己这个年龄会得心梗,拒绝住院。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犹豫耽误4个小时后,李先生因胸痛不能缓解,复查心梗标志物显著升高,血压持续下降,在家人的劝说下,才同意接受冠脉造影。结果显示,他的左前降支近段急性闭塞的狭窄率达100%,医生为他紧急进行左前降支冠脉内溶栓、血栓抽吸,以及冠脉支架植入治疗。虽然手术很成功,但因为患者就医晚了,造成大面积的心梗,对心肌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。住院期间,李先生被检查出患有糖尿病、高脂血症,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。
36岁的小陈,3月11日因发作持续性胸痛,伴胸闷、大汗以及恶心、呕吐等不适,前往武汉市第一医院盘龙城院区。就诊过程中,小陈出现低血压休克、频发室性心律失常,心血管内科团队积极抢救,并为小陈紧急进行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。冠脉造影显示,小陈的血管病变严重,三根冠状动脉全部严重堵塞,如此严重的病变,随时有猝死的可能。心血管内科团队紧急给予前降支冠脉内溶栓、冠脉支架植入治疗,及时开通急性闭塞血管后,小陈的生命体征恢复稳定。参与急救的易春峰医生细问病史得知,小陈3年前已查出高血压、糖尿病、高脂血症、肥胖,完全没有重视和治疗,在发病前1个月,还频繁熬夜、吸烟较多。
“在刚刚过去的3月,盘龙城院区心血管内科五病区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,30岁-45岁的有10例。”武汉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周军表示,其中6人长期吸烟,3人长期熬夜,4人有高血压病,6人有高脂血症,2人有糖尿病,上述疾病均未规范治疗。
周军带领团队为心梗患者查房(通讯员代雨朦摄)
365站群主动预防是关键,胸痛及时就医
武汉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周军介绍,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急性、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,如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的剧烈持续性疼痛,伴冷汗、濒死感,这些都是急性心梗的典型症状。
周军医生强调,对于心梗,主动预防是关键。年轻人一定要对基础疾病,如“三高”(即高血压、高血糖、高血脂)进行规范化治疗,保持低盐低脂饮食、适度运动、控制体重,并避免熬夜、放松心情,良好的生活方式才是保护心脏健康的根本。
周军医生提醒,胸痛会致命,一旦发生胸痛要及时就医。若市民突发持续胸痛超过20分钟,伴肩背放射痛、气促、冷汗等,需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,医院可以迅速启动急救绿色通道,要快速开通闭塞血管。武汉市第一医院认证为国家级标准版胸痛中心十余年,24小时开放绿色通道,确保快速高效救治。成功手术仅是第一步,该院胸痛中心还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,包括进行规范的冠心病诊疗、心脏康复训练及心理疏导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