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
《经方临证指南》中记载了中医学家、经方大家刘渡舟的一个桂枝二麻黄一汤医案。刘某,女, 12岁,初春感受风寒邪气,头痛发热,家人自购“平热散”,服药后汗出较多,随后发热消退。但第二天发热恶寒如疟疾之发作,上午一次,下午二次。脉浮略数,舌苔薄白而润。刘渡舟当即用桂枝二麻黄一汤小汗之法,药后得微微汗出而解。生活中很多偶感风寒的情况病状较轻,往往不需要用到桂枝汤、麻黄汤之类发汗重剂。如果用桂枝汤、麻黄汤之后,汗出病不解,脉浮,主证仍在,没有出现新的变证,无禁忌证,说明药力不够,可以继续用桂枝汤。但如果汗出之后,出现变证,或脉象变化明显,就要注意变方了。上述案例中服“平热散”后汗出较多,出现发热恶寒如疟疾发作之变证,说明发汗太过。
桂枝二麻黄一汤针对的就是发汗太过的这种情况。汗多损伤营卫正气,表邪又未能彻底排出,正邪在体表相争,邪气占上风的时候就会发热。定时发热如疟状,一天两次或数次,说明表邪不重,脉象往往也会稍弱,多见于老人、儿童或体质较弱之人,此时就可以用桂枝二麻黄一汤微微发汗。
365站群桂枝二麻黄一汤相当于桂枝汤和麻黄汤减量合方,差不多桂枝汤2份,麻黄汤1份,故名。桂枝二麻黄一汤和桂枝麻黄各半汤同样是发汗轻剂,都适用于定时发寒热如疟状,但桂枝麻黄各半汤证无汗,且未经发汗治疗;而桂枝二麻黄一汤是发汗后的变证,所以麻黄汤的份量更小一些。经方组成和用量之严谨,可见一斑。《伤寒论》中桂枝二麻黄一汤原方组成、用量、煎煮和服用方法如下:“【桂枝二麻黄一汤】桂枝(去皮)一两十七铢,芍药一两六铢,麻黄(去节)十六铢,生姜(切)一两六铢,杏仁(去皮尖)十六个,甘草(炙)一两二铢,大枣四枚(擘)。右七味,以水五升,先煮麻黄一二沸,去上沫,内诸药,煮取二升,去滓,温服一升,日再服。”(注:一两=二十四铢=15.625g,杏仁一枚约0.4g,一升=200ml。)最后,比较一下近三篇文章介绍过的三个发汗轻剂:桂枝二越婢一汤、桂枝麻黄各半汤和桂枝二麻黄一汤。三者都适用于太阳病表证轻证、脉较虚弱的情况,具体应用场景又有所区别。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桂枝二越婢一汤证:有里热,发热恶寒,一般身不痒,热多寒少
桂枝麻黄各半汤证:无汗,无里热,一日数次定时发热,身痒,热多寒少
桂枝二麻黄一汤证:发汗后,无里热,一日数次定时发热,身不痒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